發布于 2021年09月03日
二月初一祭雨是安塞人的一種習俗,在這一天,他們以廟會為轄區,隨會莊子里的年輕人早早起來上山砍柴,有些大一點的孩子也閑不住隨大人一塊上山,這已形成習慣,都是自發性的活動,不需要號召,大家自覺地把砍好的柴背到附近,高的山頂上,祭雨的山叫云盤山,柴砍的越多越好,然后一背一背壘得很高,以便晚上祭雨時用。
柴砍好后,就是做火把了,火把用做照明,過去,沒有檸條,人們就把高梁桿夾上柴草用麻繩纏繞,以后有了檸條人們就用鐵絲綁定,到晚上做火把用。檸條易燃,火焰又旺,而且燃燒時間長。
白天一切工作就緒后,等到夜幕降臨后,廟會的會長帶上會里的十幾個后生到廟上抬上樓子,廟會的所有會長都要參加,其它人尾隨其后,舉著火把抬著樓子往.高的山上走,還跟一人提一罐米湯,一人端一盆谷米撈飯跟上,一路上,鑼鼓喧天,人歡馬叫。會長手里還提著一籃子東西,有五谷鏵鐵不砸,香燭紙馬?;@子沿上還插有紅、青、白、黃、黑五色小旗等。長長的隊伍,曲曲折折在火把的映照下,猶如一條金色的絞龍,搖頭擺尾,向天上飛升,照得大半個天通紅通紅。不時還傳來抬樓子的嘹亮的歌聲,意思是求龍王爺保佑這一方平安,有的人還把火把舞起來,表演耍流星火圈,整個隊伍如一條巨龍,光焰四射,美不勝收,那場面非常壯觀。
到了山頂,鑼鼓停止,會長開始問樓子,大概就是問神幾點點火,幾點祭雨,問完之后,會長把香點著,照東南西北四方堆一土堆把香插上,然后逐方向問神那方有雨?那方收成好?問完后到時將火點著,頓時,整個山峁被火照得一片通紅,抬樓子的,其他人員圍繞火堆正轉三圈,反轉三圈,嘴里還唱著:“好雨下在正方之地,豁雷雹雨下在深山曠嶺”。然后開始祭五方,祭時,將米湯用笤帚糜糜沾上撒向五方,同時把谷米撈飯也撒向五方,東是東海老龍、南是南海菩薩、西是西天古佛、北是北方祖師、中是中方玉帝,分別祭完五方后,知道那一方有雹雨,就把五谷和鏵鐵不砸撒向有雹雨的那方。然后,會長開始念祭文,樓子繼續抬上前后攙擁著。
如果在祭五方的時候,問出那一個莊子有病人,樓子要當晚去看。雖然祭雨帶有迷信色彩,但這表明安塞人向往風調雨順,向往美好的生活。